快捷搜索:  生猪

一周农村致富信息排行榜(11月9日-15日)

农村创业致富网一周农村致富信息排行榜(11月9日-15日)
    
第十名:云南学子卖土猪 不是北大也靠谱

图为市民购买猪肉

11月5日,昆明市教场中路教武巷农贸市场。站在彝家土猪店门口,柏杨又熟练的操起了乡土味十足的叫卖声:“彝家土猪,正宗土猪,好吃实惠,绿色安全”。

柏杨是一个标准的85后,熟悉的朋友都开玩笑叫他“猪司令”。

乡亲觉得这个娃子不靠谱

随着近些年推行高产养殖,约克等品种的长白猪逐渐挤占市场,长得慢的黑毛土猪几乎没了踪影。然而,在几经口味对比之后,很多人又开始怀念起老品种猪的味道。家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的柏杨因为邻居的一句话,搞起了“黑土猪”的养殖。

18岁刚上大学时,柏杨卖了家里的祖屋在大理做起了电脑生意,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2008年以后,电脑市场的价格越来越透明,竞争也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难做。金融投资、粮食行业、建筑装饰公司,柏杨转战多个行业,但生意却一直不温不火。

“瘦肉精”事件后,不少人谈“猪”色变,柏杨想起了儿时家乡猪肉的味道。柏杨回忆,自己老家西畴县曾家家户户都喂养黑毛土猪,仅那时一个村就有近600头本地土猪、20多头种猪,其他村也差不多人均喂一头土猪。“每到杀年猪喝庖汤、吃年夜饭、过端午时,老家各个村子里弥漫着土猪肉香。”

“2013年,听村里人说起还是往些年的老品种猪肉好吃,都说现在的饲料猪肉太粗,吃起来不是那个味,当时我就想或许可以把老品种猪养殖搞起来。”柏杨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留住儿时的味道,他决定将老家的黑毛土猪搞成产业,着手土猪保种选育和高端猪肉养殖产业化发展。可当柏杨兴冲冲的将想法告诉家人后,却招致强烈反对,有些乡亲甚至嘲笑他 “大学白读”了。

“朋友说,我是想败家!也有人开玩笑说,你当自己是北大的‘猪肉才子’啊!太不靠谱。”柏杨说。

摸索喂养猪儿壮

“这种老品种猪其实很好养,特别是体能好,耐寒抗病力特强。”柏杨说自己养了两年黑土猪,就快成了一个专业兽医。

饲料配置也相当简单。麦麸加玉米,加大豆,再就是青饲料。柏杨说,麦麸长架子,玉米长肉,大豆增添营养。“往些年人都没有粮食吃,更别说猪了,所以喂的猪儿老是不肯长。现在食草好了,有粮食喂,所以老品种的猪也一样地肯长。你看,这山上的猪喂了快一年了,虽然重量还不到200斤,但绿色,健康,味道那就更别提了。”

自己有了养殖经验,柏杨就和老家的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走“公司+农户”的模式,扩大生猪供应量:柏杨的公司提供资金、种猪、饲养方法、兽医服务,农户负责猪肉出栏后销售给公司。

慢慢的猪肉产量上来了,可市场的销路还没完全打开,这可急坏了柏杨。“当时是猪多了,却没地方卖。”公司负责销售的陈星舟说。

柏杨的黑土猪长到了200多斤,当时奉节收猪的贩子却不要,说肚子太大了,划不来。这如晴天霹雳,没想到自己以为是香饽饽的黑土猪不招待见。农户手里的猪与基地的猪,怎么办?

市场逼得年轻团队找路子卖猪

柏杨把自己的员工叫到一起商量。“公司管理团队都是85后,还有不少90后,大家坐了三天就是找不出个合适的路子来。最后,大家建议先把15头猪杀了,做成腊肉与香肠送人。”

15个黑土猪全部杀了,拿到昆明请市民品尝。大家都说又吃到了好多年以前的味道,肉嫩而不腻,醇香扑鼻。还有市民问我们“怎么不自己在市场开个店呢?”

就这样,大家的思路也慢慢打开了。柏杨和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风风火火的在昆明挨个挨个市场找店铺,一年多的时间就在昆明的市场上开了7家生鲜肉直营店,一下子土猪有了销路,市场也打开了。

“当时我们也没想到这个黑土猪大家这样喜欢!直营店开起来后,有市民给我们说,你们可以搞土猪的全产业链,再做些特色礼盒。”85后的吕晨说,他们公司目前采用秘制烟熏技术制成风味独特的土猪腊肉,还注册绿色品牌,开办了腊肉、香肠加工厂,现在销路也越来越好了。

“接下来想把网店做起来,把和土猪有关的餐饮店也做起来。自己还有个想法就是彝家土猪认养,将来采用耳牌、耳标技术,严格按照国家有机猪养殖操作规范,对每一头猪的谱系、体重、防疫、饲料、放牧情况实行全天候全时段跟踪记录。”

“要是一切都能做起来的话,生活在城市的人就可以认养一头小猪仔,远程关注着它每天吃什么、喝什么、在怎样的环境中幸福成长365天,最后当然也会变成您最美味的佳肴,让您忆起儿时味道,再忆儿时趣事。”柏杨说。

第九名:沂蒙农家女把蒙山草鸡蛋变成致富“金蛋蛋”

图为周芳展示辨别真假草鸡蛋的绝活

初冬时节,记者一行慕名走进蒙山前最大的草鸡蛋集散中心——平邑县卞桥镇“沂蒙好风光”草鸡蛋品牌店,稍事寒暄后,该店“沂蒙好风光”品牌草鸡蛋总经理周芳便娓娓谈起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据出生于1972年、本地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周芳介绍,从2001年她便看好了草鸡蛋销售这一市场,当时她组织了五、六个姐妹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提篮小买小卖蒙山景区里农户自然散养的草鸡所产的鸡蛋,并为其注册了“沂蒙好风光”品牌商标,使蒙山草鸡蛋有身份有地位地站在了市场上。

“那时候的草鸡蛋市场可谓是一方净土,从未听说过有假草鸡蛋一说,因此购销起来比较省心。后来,随着草鸡蛋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许多‘聪明人’瞅上了这一市场,开始工厂化养殖草鸡,假草鸡蛋便由此诞生了。”周芳感慨地说。

假草鸡蛋的出现,对蒙山草鸡蛋集散中心的生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周芳俺边干边学,从外观到内里、从口感到味道,反反复复进行对比品鉴。为了做对比试验,她曾经有一次打破过二百多枚鸡蛋。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4年的苦心研究,周芳总结出了一套土洋结合识别真假草鸡蛋的方法,消费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生意自然也就越来越红火。到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拥有集散人员26名,收购网点48个,日集散草鸡蛋一万枚,年销售收入达20万元的蒙山前最大的草鸡蛋集散基地。

据悉,目前周芳成立的“平邑县蒙山草鸡蛋集散中心”位于平邑、蒙阴、费县三县交界处,地处蒙山腹地位置。据初步调查,这里的纯山区村达1000余个,住户有4万余户,养殖草鸡是这里百姓的传统习俗。因此,这里的草鸡蛋购销发展潜力巨大。

“明年俺计划再增设收购网点40个,使基地的日购销能力达到2至3万枚,年销售收入达到五六十万元。让‘沂蒙好风光’草鸡蛋‘飞’出大山,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也尝尝咱‘沂蒙好风光’草鸡蛋的风味。”周芳信心满满地说。

第八名:带富一方乡亲的富农合作社  

湖北省大冶市刘仁八镇,四面环山,山山相连。

山脚下的八角亭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龙凤山现代农业园。深秋时节,漫步园区,果蔬飘香、赤绿相间,一幅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3000余亩的园区,分设农耕文化园、绿色果蔬采摘园、水产种养体验园,俨然一座农业“大观园”。

生态餐厅里,花团锦簇,绿意盎然。“龙凤山大舞台”前,游客看农家戏、吃农家饭、喝农家酒,好不热闹。“田头超市”里琳琅满目,摆满了蔬菜、花生、甘薯等当地土特产,游客拎着大包小包忙着选购。“一年四季有花看,一年四季有果摘。”54岁的庄园主——富农合作社理事长刘合武喜上眉梢。自9月中旬大冶市在这里举行果蔬博览会以来,来这里“乡村游”的客人已达50万人次,合作社和当地农民赚了个盆满钵满。“家门口就业真好!平时还能照顾细伢,心里踏实。”27岁的八角亭村胡英淑湾村民刘娇,前年从深圳回乡在园区开起了观光车。

刘娇家有5亩多地,原来每年收入2000多元,现在田地流转给富农合作社后,打工收入再加上土地补贴和流转租金,年纯收入4万多元。

八角亭村背靠郁郁葱葱的龙凤山,紧邻碧波荡漾的双港口水库。尽管山清水秀,地肥人勤,但由于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以前一直比较贫困。“田地近四成撂荒,经济排名年年垫底。”镇党委书记杨早容说。

家乡荒芜的土地和乡亲渴盼的眼神,刺痛了刘合伍的心。

2008年10月,刘合伍将铁山区经营红火的“富豪家具城”交给家人打理,回到家乡与6名志同道合的乡亲,共同出资数千万元组建“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把村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生产经营的道路,帮助乡亲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几年来,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流转耕地和林地1.3万多亩,先后投资1.2亿元,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龙凤生态园度假村和农民培训基地,50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发动农户广泛种植黑花生、黑玉米、黑土豆、黑绿豆、紫甘薯等“黑五类”特色农作物。去年,富农合作社营业额达9000多万元。

合作社发展了,村民也开始致富了。杨早容介绍,八角亭村共有730家农户,已有658户自愿加入合作社,每户平均增收2万元以上。“你不种,我承包;你想种,我来教;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了,再补交。”“富农”合作社不仅改变了八角亭,还带动了天灯村等6个周边村,目前已有2028户加盟。近年来,像刘娇那样返乡的年轻人已有近万人。

去年,合作社又投资5000多万元办起观光农业园。

在刘合武的带领下,一条农产品种植业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体验带动生态旅游观光业、旅游业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的富民产业链已经形成。不久前,合作社的观光农业园还入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第七名:黄梨园里跑土鸡 收回成本在短期

深秋时节,玉米早已颗粒归仓,小麦也长出了寸长新苗。在阜南县龙王乡原鹿村创亿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黄梨种植基地,200亩晚秋黄梨今年第一次挂果,收获的时节才刚刚开始。

200亩黄梨首次挂果

从202省道龙王段向西走约400米,老远就听见梨树林中此起彼伏的雄鸡打鸣声,循着鸡鸣向林中望去,套袋的晚秋黄梨在茂密的枝叶间若隐若现。

“今年是第一次挂果,亩产量最高2000斤,现在的批发价是两块五一斤。 ”创亿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代现春告诉笔者,这200亩晚秋黄梨是2012年11月种下的,今年已经开始见到效益。从目前的收获情况看,今年总产量应该在20万斤左右。现在,合作社每天要请30多名工人采摘和包装,摘下来的黄梨一般当天就能销售完,在六安市场上供不应求。

“今年是第一次挂果,一个树上只保留了六七个果子,目的是保证树的正常生长。 ”代现春介绍说,这200亩晚秋黄梨的树龄只有四年,刚进入盛果期,今年留的果子少,明年的产量预计将突破100万斤。

富硒黄梨畅销

在创亿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忙着把包装好的晚秋黄梨装进一个个印有富硒黄梨字样的箱子里,一辆六安牌照的货车在一旁等候装车。

“裕安区的客商订购了5000多斤黄梨,现在装车,晚上就能进批发市场。 ”代现春告诉笔者,与苗集、鹿城等乡镇主打上海水果批发市场不同,合作社的黄梨主要销往省内城市。此前,他与六安市裕安区的四季绿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晚秋黄梨销售意向协议,富硒黄梨的批发价是三块钱一斤,普通黄梨两块五一斤。由于黄梨在生长过程中全部施用了有机肥,除具备果大色艳、核小无渣的特点外,糖度高达13.8。其中,富硒黄梨的硒含量达到每千克20-22微克,是普通梨的10倍,保健功效非常明显,在六安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据了解,四季绿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把代现春的晚秋黄梨品牌、产地等基本信息标注在包装箱上,方便六安地区的消费者识别。

立体种养效益高

在种植晚秋黄梨的同时,代现春还在林间套种西瓜、养殖土鸡,短时间内就收回了土地流转成本,还创造了较高经济效益。

采访过程中,代现春不时接到外地客商打来的订购土鸡和土鸡蛋的电话。 “林下养殖的7万多只土鸡中秋节前后大部分都卖掉了,土鸡蛋还要一段时间才能上市。 ”代现春告诉记者,之前挑选出的4000只种鸡年前就能配种,年后孵化出来的小鸡挑出公鸡在林下散养,母鸡则集中笼养,主要用来生产土鸡蛋。现在,土鸡蛋在南方市场上非常紧俏,每天都有不少客商打电话订购,有些还要求预付一部分定金,高价收购土鸡蛋。

据了解,从2013年春天开始,代现春就在黄梨基地套种西瓜,当年就能回收经营成本。“今年套种的西瓜、辣椒和大葱,上市期间一直供不应求,每亩地额外收入三四千块钱,除去土地流转成本和人工成本,还有不少结余。 ”代现春说。

第六名:5000生猪零排放 种养平衡在浏阳  

随着“种养平衡”模式的不断推进,蔬菜种植已经成为村上的重要产业

关口街道升平村绿爵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程章龙如今最操心的问题,不是养猪,而是种菜。

作为当地的生猪养殖大户,程章龙的生猪年存栏量常年保持在1000头左右。2013年开始,通过种养配套,他饲养的1000多头生猪逐步实现了“零排放”。为了巩固“种养平衡”效果,当前他正计划扩大合作社的蔬菜种植面积。

在升平村像程章龙这样,通过种养平衡实现“零排放”的养殖户还有43户。自2014年整村推进“种养平衡”以来,目前全村已有5000头生猪实现了“零排放”,真正实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投资20余万,尝试“种养平衡”

昨日,记者走进了升平村白泥组。在大片钢架大棚下,一蔸蔸莴笋、白菜正在快速生长,绿油油的一片,甚是喜人。“因为主要肥料是发酵的猪粪水,所以蔬菜的长势更好。”正忙着检查输送管道的程章龙一脸自豪。

2007年看中了当时火热的生猪养殖市场,程章龙在村上建起了养殖场,并通过自繁自养将规模扩大至年存栏量1000头。“规模大了,污染也重了。”程章龙告诉记者,刺鼻的臭味和生猪排泄物让村民怨声载道。

“如果不想办法,猪迟早是养不成的。”程章龙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事实。为了减轻污染,程章龙先后尝试过“干湿分离排放技术”等,但最终都因为劳动量太大,不得不放弃。2013年,程章龙又开始了新的污染治理尝试——这次他流转了150多亩蔬菜,并累计投入了20多万,新建沼气池11个,蓄粪池3个,沼液运输管道600多米,“种养平衡”模式初步建成。

整村推进,5000头生猪实现“零排放”

解决养殖污染问题需要用发展的方法,调整好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生产关系。如果用养殖产生的畜粪用于种植业生产是对生物链的回归,既能解决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又能解决种植业用肥,减少化肥用量,还能生产出有机环保的安全食品,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这,便是种养平衡的内涵。

“猪粪尿入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沼渣做成颗粒肥外卖。”程章龙说,按照3头猪1亩地的配置标准,运行的第一年,他150多亩蔬菜基本不要购买肥料,而且种出来的蔬菜口味更爽口。猪粪水浇菜,菜叶子又可以养猪,实现了立体循环。

从养殖场的排泄物到有机蔬菜的肥料,越来越多的村民从程章龙的“种养平衡”模式上看到了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扩大的规模,2014年在市环保局的帮扶下,“种养平衡”模式正式在全村推进,并被纳入到了长沙市“种养平衡”项目。

“去年我养了170多头猪,配套了10亩蔬菜,虽然猪价疲软,但是蔬菜赚了7万多元。”村民王南其是“种养平衡”的受益者,“下一步我还计划继续优化蔬菜种植,进一步提升‘种养平衡’效益。”

“目前全村已经有44户养殖户采用了‘种养平衡’模式,5000多头生猪实现了‘零排放’。”升平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种养平衡”的不断推进,村上还发展出了水果种植200多亩、富硒米种植200多亩。下一步,村上还将在继续推进“种养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